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 特色农业发展专题 >> 生态兴农

镜头下的新变局——白山市浑江区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侧记

2017-09-29来源:长白山日报

  暗影浮动,倾心向日。满眼漫过金色向日葵花海,撩动着每一位来此观花的人,“咔嚓、咔嚓……”,相机、手机的镜头摄入一个个笑脸。看得人觉得美,“种”的人也是满脸喜色。白山市浑江区红土崖镇大青沟村村书记邵明君笑着说:“油葵种植项目要是成功了,以此为突破口,我们还会继续发展一下农村旅游业,提升农家乐、土特产的增收效应,将来,就可以盘活全村经济了。”

  从镇到村干劲十足,也带来了努力后的喜果。今年五月伊始,浑江区三道沟镇再次迎来央视二套《生财有道》栏目组,长长的镜头下,“一口鲜”、“全鱼宴”垂涎着观者的味蕾,吸引着各地游客接踵而来。山美、水美,大自然禀赋馈赠于三道沟镇丰富的资源,然而吸引《生财有道》栏目组第二次来访的秘诀,却是镇里独特的发展之路——“乡村游”。

  三道沟镇农业发展结构调整的一小步,反射出的是浑江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步。“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积少”是浑江区老生常谈的农业发展缺陷,久久为功,渐渐摸索出些农业发展的新门路,参、蛙、菌、药、菜、牧、果、游八大板块发展如鱼得水,产业经营行之有效,浑江区农业供给侧改革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亮相在各大媒体镜头前。

  镜头一:好菜好花,“农业+优质”推进产业转型

  “小白菜一块钱一捆了”,“西红柿算你便宜点,一块钱一斤”……热闹喧天的早市,各式蔬菜瓜果琳琅满目,价钱也是实打实的经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俗语,换在七道江镇七道江村的身上,就是“早种的蔬菜有钱赚”。四月中旬,七道江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黄瓜、榆黄蘑等蔬菜、菌类早已成熟,采摘、装车,“早上市,菜价好,卖的也快,赚的自然也就会多些”,村民美滋滋地说。“不仅如此,我们比市场上其他蔬菜卖得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打造‘无公害’蔬菜,市民吃的放心呀。”村书记说道。

  从田间到舌尖,筑牢蔬菜安全保障线,将买与卖的主动权更好地掌握在农民手中,销售的问题自然不攻自破。近年来,村里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累计投入达3000万元,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150 栋,钢筋塑料大棚456栋,发展无公害蔬菜2000亩,注册“祈康”牌商标,经过省级认定有10个品种达到国家级无公害标准。

  “放心”农业,产业化经营。

  与此同时,村里加快推进无公害蔬菜种植品牌化与村集体企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成立七道江村祈康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集统一管理、统一购买农资产品、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摆脱单一发展模块,形成集无公害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花卉种植于一体的三大板块。

  每年传统节日期间,谭坤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各式花卉成了鲜花市场上的“抢手货”,大捧大捧的鲜花从市民的手中辗转到家中,点缀着节日的气氛。谭坤的花较比从外地进购的鲜花,不仅更加的新鲜,免除了长途运输费,在价格上也更加的“亲民”,深得市民的喜爱。

  “看,这里全是蓝色的玫瑰花,全部都订出去了,漂亮不?”谭坤一边侍弄着玫瑰花,一边颇为自豪地说。该花卉基地现建有温室花卉21栋,年产草、木本、鲜期花卉3大类、20余种200万株,供应市内多个鲜花店铺,甚至远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年创产值高达百万元。在他的影响下,村里村外一些青年农民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相继做起了花卉栽培,实现了共同增收致富。

  镜头二:旧貌新颜,因势利导,“农业+旅游”焕发新效应

  说起三道沟镇龙山湖的风景,去过的人都难以忘怀。一期央视二套《生财有道》栏目,更是让三道沟镇热度直升。

  大鱼小鱼落餐盘,是美食家的地图标记;落霞与孤鹜齐飞,是游侠者的心理坐标。独特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融汇贯通,使每一个来此放松身心、享受时光的游客,都可以寻得自己所要的。到三道沟镇滴台村游玩的杜先生开心地说:“去过很多农家乐,这里的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景色特别的美,菜也好吃,还可以到湖边坐坐船,看看朝鲜的风光,我这一发朋友圈,大家都问我这是哪儿。”

  近年来,三道沟镇依托农业优势,把休闲农业文章做足,抓住“农业+旅游”这个切入点,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积极加快建设道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观赏、瓜果采摘、休闲农庄、农家乐等生态游、乡村游,游客的体验性和自助性都大大优化,日趋活跃的旅游消费带动了全镇经济蓬勃发展。

  为了村子能富起来,河口街道河口村也变着法的思考着“致富经”。“看着通化的花海能一年吸引那么多游客,我们就想,十社山清水秀,离市中心还不远,如果我们也把打造成白山的”花海“,那么村民增收就不成问题了”,河口村王书记说。从考察研究种植芝樱花,到试验种植油菜花,再到如今漫山遍野60多亩的百合花,河口街道河口村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逐渐摸索出适合本村山地种植的花卉,“花海”已慢慢初具雏形,浑江区乡村游的地图上又将增添一抹亮色。

  据悉,浑江区乡村旅游正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向以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培育了一批如“七道江会议”旧址、河口村老道洞、木兰山庄、红土崖镇“玫瑰花海”、龙山湖小长川旅游度假区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

  镜头三:大数据,“农业+互联网”提升销售半径

  鼠标一点,深山老林的野菜,合作社的蘑菇,自家种植的五味子、贝母,都会随着那“咔咔咔”声,足不出户与全国各地的市场连接,村民实现增产又增收。

  河口街道里岔沟村村民刘孝辉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弄了好久的琥珀木工艺品、手串,只能等到村里赶大集的时候出售,经常是一个都卖不出去,特别愁人。打村里开设电商网点了,坐在家里,就能把我这些‘宝贝’卖出去,这边一个手串还没打磨完,那边订单就到了。”

  几年来,河口街道河口村紧紧依靠长白山特产城的区位优势,积极编制规划,制定电商攻略,引导辖区内企业“触电入网”,打造“电子商务+市场批销”的电商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本村各电商业户不断壮大。2016年,全村开设电商平台达160余户,从业人员近400人,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对此,河口街道河口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负责人任艳新这样说。

  “村里的山货,在实体商铺销售毕竟销量有限,但在网上就不一样了。2015到2016年,我们村通过网上销售的山蕨菜、刺嫩芽等山菜就达到50万元,销售额突破1万的有29家。”

  “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让全区更多的农民尝到了喜悦的滋味。

  浑江区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以开拓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成立电子商务协会,31家农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层供销社成为首批会员,打造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经营新模式,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姜艳艳